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2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33篇 |
工人农民 | 16篇 |
世界政治 | 6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31篇 |
法律 | 76篇 |
中国共产党 | 70篇 |
中国政治 | 110篇 |
政治理论 | 49篇 |
综合类 | 25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顾黎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26(2)
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军事新闻全方位改革,需要对军事新闻人才的专业素质进行新的思考和定位。当代军事新闻人才专业素质培养应突出胸怀全局的战略眼光,跨文化传播的意识和能力,隐性达意传播致效的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102.
徐映奇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13-17
郑观应既有民族优越观,又有民族平等观,二者的对立,在他资本主义商业民族观中又得到统一。这种以“对立”、“统一”为鲜明特征的民族观,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更是他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3.
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建安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4):62-64
科学发展观不仅对各行各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且是成人教育持续、协调发展的指针。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跟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坚持终身性的教育模式、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和国际化的发展视野,在深化改革、目标创新和广泛合作三个主要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4.
李秋发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17(2):14-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顽固坚持用冷战思维构筑国际安全秩序.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出发,在批判冷战思维的基础上,积极倡导新安全观,推动建立以互利、互信、平等、合作为核心内容的国际安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5.
马振清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21,(2):5-11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科学指南,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也在实践中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提高治国理政水平、协同推进内外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需要,要更加强化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底线思维。 相似文献
106.
幼态持续学说向我们揭示:人是永恒的儿童;童年是潜在适应的贮藏室;发育缓慢是人类个体童年的特征;发育缓慢使人类大受其益;等等。幼态持续学说在人文学科上最直接的贡献是它的儿童观意蕴。它也使儿童本位观念和童心主义哲学获得了生物学、进化论等自然科学方面有力的支持支援支撑。幼态持续学说对童年的发现,对于改变以童年为敌的社会现实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觑童年、毁坏童年、急匆匆将儿童赶往成年世界的想法和做法,是一剂解药。 相似文献
107.
罗尔斯的正义观是一种普世化的正义观,主要是为了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在保证大多数人利益的前提下,力求保证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对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进行重新探讨和分析,从中汲取合理的因素,有助于重建社会公平。辩证地解读罗尔斯的正义观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正义的内涵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迪,而且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科学的劳动观和劳动教育思想,是列宁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列宁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研究认为,列宁的劳动教育思想深刻揭示了劳动对人的成长的决定性作用,阐明了苏维埃政权下劳动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战略地位,并通过实践的大力推动,在全社会逐渐形成了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为培养一代共产主义青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向。列宁劳动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体现在:首先,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战略任务;其次,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关键在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再次,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最后,劳动教育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09.
霍宪丹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4(1):3-4
高校的健康发展,首先取决于定位的准确与否,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明确发展的方向、努力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战略与途径.而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则离不开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10.
胡克森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6):108-113
“五德终始说”的一个重要思想源流是自古以来就形成的开放的王权更迭观念,可是历来的研究者对其少有探讨.所谓开放的王权更迭观念,实际属于中国古老的“德”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这一文化传统萌芽于“五帝”时代,完善于西周,发展出“以德配天”的政治文化理论,再到春秋时期,又被总结为“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历史文化常识,而到战国重建政治秩序的帝制再造时期,阴阳学派邹衍将这一价值观念植入“五行”学说之中,从而推导出“五德转移,治各有宜”的“五德”循环理论. 相似文献